这段时间,刘志钧桌边放着厚厚一本《中国陶瓷史》,并且每天在朋友圈分享中国陶瓷史图解知识。刘志钧在陶瓷领域的成就业界有目共睹,但53岁的他丝毫没有要停一停的意思,最近他又给自己找了一个新课题:提升钧瓷的机械强度,做出摔不烂的钧瓷。
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刘志钧
萌芽:“白花花”的钧瓷第一次走进刘志钧的世界
禹州是夏朝建都之地,是中国“五大名瓷”之一钧瓷的唯一产地,河南禹州钧瓷因其瓷土、釉料、工艺等优势,出产的钧瓷意象丰富、奇妙绚烂,誉满全球。同时,禹州也是明清时期全国四大中药材集散地之一,钧瓷文化、中药文化源远流长,素有“钧都”“药都”之称。
刘志钧在禹州出生、成长,他这一生对于钧瓷的追求和执着也是在这里萌芽。
刘志钧的父亲在禹州的一个中药厂做总工程师,同时也是一位画家,做一些包装设计。小时候的刘志钧,经常跟着父亲去制药厂。“大概五六岁的时候,制药厂建车间挖地基,听大人说挖出来好多瓷器,我跟着父亲去现场看。”刘志钧回忆,在小孩子眼里,瓷片是“白花花”一片,“后来车间那片土地被鉴定为钧官窑,我记得我还捡了一些瓷器碎片,后来考学的时候画静物,我画的就是小时候捡到的一块碎片。”
1974年,在禹州钧台附近发掘的钧瓷窑址被确认为北宋官窑,长期以来中国钧窑产生时代的多种不确定说法得到确认,中国钧瓷被确认起源于北宋时期。
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刘志钧
师从名家,刘志钧被评为中原大工匠
有一次,刘志钧父亲的制药厂里要设计一款钧瓷瓶,用来盛放厂里生产的阿胶补血膏。那段时间,刘志钧跟着父亲去钧瓷厂打样、提货,就这样慢慢从接触钧瓷,到后来渐渐喜欢上了,“感觉是它在勾引着你去做这个事。”刘志钧笑着说。
后来,考上大学的刘志钧潜心研习工艺美术,毕业后,便投身钧瓷艺术,先后拜师著名陶瓷泰斗张守智、“中国陶瓷泰斗”杨文宪等,并成为“钧瓷泰斗”晋佩章先生的关门弟子。
刘志钧的作品先后荣获中国工艺美术最高奖“百花奖”金奖、第十届中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两项金奖等100多项国际和国内大奖。刘志钧也被评为国家正高级工艺美术师、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、河南省劳动模范、中原大工匠、河南省最佳设计师和中原陶瓷文化杰出青年,荣获河南省陶瓷艺术突出贡献奖,获评中原陶瓷文化产业十大影响力人物等。
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刘志钧
打磨:以匠人精神做茶盏,追求轻薄、“摔不坏”
几年前,张守智先生曾对刘志钧说:“能把盏作出花来,在中国陶瓷界也是凤毛麟角的。”此后,刘志钧便把重心放到盏的工艺上。2014年,他着手开始“志钧盏”的设计与创作。
早些时候,人们印象里的钧瓷大多数较为粗糙、笨重,如何将茶盏做得轻薄、美观,是刘志钧一直考虑的事。造型设计要符合人体工程学,其大小要符合人手拿盏的弧度,盏沿要给唇带来最好的舒适度……设计代表作“志钧盏”的时候,这些细节都不能忽略。而仅将茶器做好还远远不够,每种茶适合搭配哪种杯子,茶盏容器要多少毫升才能让人更好地品尝出茶香,这些也都充满了学问。
志钧盏
最近,刘志钧又给自己提出一个新课题:提升钧瓷硬度,做出摔不烂的钧瓷。
刘志钧介绍,古代钧瓷重量一般都比同体积现代生产的钧瓷要轻,究其原因在于,古代钧瓷所用坯体原料一般都经过数次漂洗再加以使用,而现代钧瓷坯体生产一般都是直接将所有原料球磨混合,对于一些较大型瓷器来说,生产、销售、储藏过程中均存在由于重量较重导致的搬运难题。而且,现有的钧瓷机械强度低,在搬运、储藏、展览过程中容易损坏。
“泥土是有性格的。”在刘志钧看来,没有陈腐过的泥土性格刚烈,一摔就碎,如何利用现在的工艺制作出摔不坏的钧瓷,是他目前要不断尝试的事。“近些年,我们自己陶瓷品牌出圈的不多。中原雄起,风骚再领。世界陶瓷,不遗我名。这是我们陶瓷匠人的期望。”刘志钧说。
“十窑九不成。”瓷器的烧制很难把握,瓷器进窑烧制前要经过几十道工序,一个细小动作不过关,整体就功亏一篑。耐得住寂寞、熬得住失败,把一件事做到极致,这是刘志钧对于匠人的理解,也是在这么多头衔中,他对自己的定义。
大河报·大河财立方记者 吴海舒 实习生 张玉娜